July 11, 2012

《香港餐廳週・黑名單》Se Sa Me - 除了甜品,其他食物和服務皆不行

《Restaurant Week Hong Kong》2012 Summer Edition 開始了!

繼首天到訪葡國餐廳 Casa Lisboa 得到甚佳體驗後 (詳情可留意往後文章), 第二天晚上來到位於中環 L Place 的新派日式餐廳 Se Sa Me



July 09, 2012

《香港餐廳週》Chez Patrick - 絕版的最佳「餐廳週」體驗 (下篇)

(上篇)

好不容易 (卻相當精彩地) 完成四道菜晚餐的首個頭盤環節, 接下來是另一個頭盤環節, 事實上, 單是這裡比人家多了一個環節的頭盤部份, 已教人喜出望外。


July 03, 2012

《新店直擊》左麟右李 - 後「正斗」年代的全新星級粥麵店

從以前的《蔡瀾美食坊》到現在的《黃埔美食坊》, 藏身於紅磡黃埔花園這個美食天地於十多年來經歷了好幾次大革身, 最近一次, 除了元祖店詠藜園外, 整層二樓的食肆均無一倖免:鍾記車仔麵變成了 Misocool, 太興則順勢來個大裝修, 至於霸佔了兩大舖位的另一元祖店正斗亦宣告結業, 換來的卻是一個全新品牌 - 左麟右李


看見這個名字, 相信大家也會不期然唱出:「嗱~ 喊濕幾個枕頭~」這句歌詞, 加上這幾年正斗各大分店屢獲「米芝蓮車胎人美食」推介, 看見「校長」譚詠麟走出來領獎的情況, 不難聯想到左麟右李跟正斗的關係, 至於「右李」當然是指「主任」李克勤有關, 店內亦一直播著《左麟右李演唱會》的歌曲片段。


七月一日, 看完煙花後, 隨即走到這裡吃一頓晚飯。這是左麟右李正式營業的第二天, 除了招牌上的紅紙還未揭開外, 門外的祝賀花牌也不算太多, 看來像試業多一點。


晚上九時正來到, 雖然只是第二天營業, 但已全場爆滿, 其中一個原因, 相信和明星效應有關, 另一原因, 則是美食坊內大部份店舖還在革新中, 選擇因而變得較少有關。幸好一早訂了檯, 才不用再排隊, 並獲安排到一個卡位。




除了把正斗原有兩個舖位的牆壁全面打通外, 店內裝潢亦加入了一些設計元素, 提高了這家粥麵店的格調




餐具印有店子的標誌, 連餐桌紙亦經過精心設計。食物方面, 除了以正斗的食品作為基本外, 亦加入了其他創作菜式, 整體價錢則和正斗相若。




先來一客京都炸醬麵, 賣相對辦, 炸醬夠辣, 麵質爽口, 沒有鹼水味, 整體屬中上水平; 特別之處卻來自那碗上湯, 跟平日喝到的有很明顯的分別, 少了些大地魚味, 蝦籽味卻比平日濃。




接下來是生滾鮮雞蛋牛肉粥, 目的就是試試其基本功。賣相當然是店方毫不吝嗇所下的大量瑤柱, 屬非常新鮮貨色, 味道濃郁, 就算混入了粥內, 其味道也不會消失。

嚐一口白粥, 卻沒有預期中的淡, 傳來的是頗濃的瑤柱味, 相信店方用了比平日更多的瑤柱來烹調這個粥底, 加上店方沒有同時附上鹽一樽, 相信顧客對這個訊息甚為清楚吧?


正斗的粥向來是「檸茶」的最愛, 這裡的粥底竟然比正斗更綿, 還是非常熱騰騰的, 是屬驚喜的一個粥底。這款粥內藏雞蛋, 把蛋黃打破並混入粥內來吃, 別有一番滋味。

之後亦品嚐過這裡的豬潤肉丸粥生滾鯇魚片粥, 發覺每一款配料都甚為新鮮, 和這裡較高的價錢成正比; 後來更點選了瑤柱白粥, 更能品嚐到這裡紮實的粥品烹調功夫。


試了兩款基本東西後, 便開始品嚐一些創新菜式。首先是脆煎肥腩叉燒, 食物名字甚為吸引, 因而有所期望, 上檯時卻發覺叉燒不像短時間內出爐的貨色, 因此就算再煎一次, 也未見有太大起色; 煎得微焦的邊是吸引的, 奈何焦香味欠奉, 令「檸茶」卻更嚮往炭燒的焦香; 上檯時微暖亦扣了分, 加上肉質較實, 整體上是較為失望的一道菜式。




雀肉馬蹄膶腸崧是另一道名字吸引的菜式, 幸好其味道跟名字同樣吸引。以平日生菜包的配料, 加入了膶腸, 提高了惹味程度, 而甜甜的馬蹄則可中和其他配料較濃和鹹的味道, 馬蹄的水份亦增加了整份配料的濕潤度, 是個具心思的設計。




再來一道破格的菜式 - 咕嚕肉炒麵。咕嚕肉和炒麵向來是獨立的個體, 二合為一的這個組合出現在餐牌中, 對「檸茶」來說實屬首次。從賣相看來, 兩者仍然毫無關係, 誰不知好戲在後頭。


先說上面的咕嚕肉, 是一貫的正斗質素, 甜酸度足夠得來亦能互相平衡, 沒有嗆喉的感覺; 肉質鮮美, 沒有過多的脂肪 (事實很多店子也做不到這點, 以為只要把脂肪炸過並以醬汁蓋過, 便能混水摸魚。); 下面的「炒」麵甚為乾身, 和咕嚕肉的醬汁一樣, 完全不見任何明顯的油份在碟底, 令人罪疚感大減。




事實初時在處理這道菜時有點困難, 但吃到中段才知好戲在後頭, 底部的麵條被咕嚕汁浸軟了些, 其精華開始被麵條吸收。


還猜不到是甚麼嗎? 席上朋友一致認為比糖醋麵更加好吃


吃了多款精彩的菜式後, 感覺相當滿足, 卻看見店內的客人差不多走清光 (那時才是晚上十時左右), 相信大家也以為這是打烊時間, 其實該店的 Last Order 時間為晚上十一時, 來個宵夜也趕得及啊!


正斗走了, 卻換來了更強的左麟右李, 以目前的形勢, 相信短期內便會成為人龍店, 至少「檸茶」也會為這類的粥品多來幾趟。

不知「校長」和「主任」會不會技癢, 來這裡開個迷你版《左麟右李演唱會》呢? 

---










左麟右李

紅磡德安街7號黃埔花園8期黃埔美食坊1樓111號舖
2330 9337

July 02, 2012

《試食邀請》forte - 工業區內的全新型格酒店餐廳 (美食篇)

有幸獲得公關的邀請, 先後兩次來到這家還未正式開業的如心艾朗酒店 (L'Hotel elan)。

第一次是於試業期間, 來到酒店內唯一提供膳食的地方 - forte 餐廳, 品嚐一頓五道菜的 Tasting Lunch

第二次是獲邀出席酒店的開幕傳媒午宴 (Grand Opening Media Luncheon)


這篇文章則為這兩次活動裡所品嚐的美食作一個總結。

(有關餐廳環境的介紹, 請參考此連結 ; 有關酒店環境的介紹, 請參考此連結)



開幕傳媒午宴假座酒店三樓的 Elan 220 舉行, 開五席, 雖然人數不算太多, 但卻星光熠熠, 除了各大傳媒和博客外, 所有有份參與酒店內的藝術品創作的本地和外地藝術家、攝影師和設計師亦應邀出席, 當中更包括負責所有酒店員工制服設計的著名時裝設計師何國鉦 (Dorian Ho) (見上圖右方)。


貴為一家精品主題酒店, 桌上的配套亦甚具心思, 其中的亮點是筷子套裝, 無論筷子和筷子座均鑲嵌了一顆的 Swarovski 水晶石, 每套各自也有不同顏色, 除了作點綴用途外, 亦可作辨別之用, 一舉兩得。

兩次活動內所品嚐的, 均是一頓五道菜的午餐:



forte 是一家以日本菜和意大利菜為主的餐廳, 首先以刺身壽司作為頭盤。先後吃了三文魚、吞拿魚、池魚等刺身和壽司, 刺身均十分新鮮, 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北海道深海野生帆立貝, 味道比一般的帆立貝較濃郁; 放置在中央的鮮蝦, 無論味道和賣相均十分出眾, 先後品嚐了兩款不同的品種, 以在 Media Luncheon 上所吃的牡丹蝦較為美味。


餐湯方面, 以 Tasting Lunch 時品嚐的巴西利卡塔海鮮湯印象較佳, 色澤貌似龍蝦湯, 以大量蝦頭煮成, 味道相當濃郁。


配料亦毫不吝嗇, 一碗小小的湯內含有帶子、蝦、青口, 每顆體積不少, 亦相當鮮美, 值得推介。



來到 Pasta 部份, 從相片所見, 兩次所提供的款式不太相同, 以下方於 Media Luncheon 時品嚐那碟 Pasta 上的 Scampi 較高, 這隻小龍蝦的鮮味亦貫切了這裡的海鮮質素。



Pasta 是手造意大利闊條麵 Handmade Fettuccine, 蛋味非常突出, 當中更夾雜著淡淡的香草味, 質感煙韌有嚼勁, 是驚喜的一款 Pasta; 整體質素以 Tasting Lunch 內的較佳, 如圖中所見是較乾身, 沒有多餘的油份, Media Luncheon 內的則略嫌油膩了點。


酒店內的咖啡選用了 illy 這個高質的品牌, forte 餐廳則巧妙地將這個品牌的咖啡豆運用於食物上, 成為這裡的「名物」- Pan-Roasted New Zealand Lamb Rack with Coffee Crust (咖啡碎粒煎紐西蘭羊架),。製作過程是先把羊架煎香, 再把壓碎了的咖啡豆塗在羊架上, 然後放進焗爐裡焗製。從相片可見, 羊架生熟度得宜, 肉味適中, 咖啡豆除了把其味道滲進羊肉內, 進食時亦增添了原有的口感, 是個有趣的效果。 


另一主菜選擇是炭燒安格斯肉眼扒, 單看份量之大, 大家也不期然「嘩」了一聲。牛扒的味道跟賣相同樣吸引, 外層網紋帶微微焦香, 內層呈嫩粉紅色, 要求了 Medium, 出來的效果是交足貨的, 牛扒肉味濃郁; 配菜方面, 則以外表同樣出眾的芝士焗千層薯為亮點, 是惹味之選。


最後來到甜品時間, 是比利時 55 度朱古力撻配杏仁薄脆伴意大利肉桂雪糕, 由賣相看出店方於食品的 Presentation 上甚具心思, 配料選用了三款雜莓, 跟朱古力向來也是好朋友; 朱古力撻甜度比賣相較低, 只因用上了 55 度朱古力, 朱古力醬質感幼滑, 配以香脆的牛油餅底來吃, 效果絕佳; 雲呢拿雪糕含有大量的雲呢拿籽, 味道似曾相識, 估計是購自 Movenpick, 洒上一些玉桂粉有點睛作用。

憑著集團把如心艾朗酒店 (L'Hotel elan)打造成觀塘區內焦點的決心, 加上 forte 餐廳內的優質美食, 相信這裡很快便會受到區內甚至區外人士的注目。

多謝甜魔小漏漏和店方公關朋友的邀請, 並祝如心艾朗酒店業務蒸蒸日上!

---






forte

觀塘創業街38號如心艾朗酒店2樓
3968 8222

June 28, 2012

《新店直擊》Brotzeit - 食物服務俱佳的全新德國啤酒餐廳

提到吃德國菜, 本港的選擇實在少之又少, 令人較有印象的只有 King Ludwig 這個老品牌, 較新的亦只有 Berliner 這家擁有三家分店的連鎖, 全港大大小小的店子加起來連十家也沒有, 實屬冷門選擇, 反而一年一度的 德國啤酒節 German Bierfest 更為矚目。




最近途經尖沙咀海傍, 發現了一家新的德國酒吧餐廳, 於是便趁快將成為父母的一對好友進入倒數階段前, 來這裡聚一聚, 開懷暢飲一番~




原來這家名叫 Brotzeit 的餐廳來頭不小, 是全球唯一以特許經營方式開設的德國餐廳, 首家分店位於新加坡, 於 2006 年開業, 現時的分店已遍佈亞洲, 包括馬來西亞和越南, 而這家位於尖沙咀中心的分店則是全港首家。


Brotzeit 這個極具德國色彩的字眼, 其實有兩個字組成的, "Brot" 代表麵包, "Zeit" 則代表時間, 即叫人「吃麵包了!」的意思, 如轉換為港式的話, 便跟本港飲食網站 OpenRice「開飯喇!」有異曲同工之妙。




餐廳共有兩層, 下層是半開放式酒吧, 方便輕鬆談天, 並連接著海傍的路邊, 與其他餐廳一起連成一條酒吧街; 上層則是餐廳部份, 餐桌都是長方形的, 可連接一起作大夥兒活動用途, 就像啤酒節般。




靠窗的數張餐檯則有整個維港景觀, 是這裡最受歡迎的位置, 必須致電預訂時特別要求。



這裡提供的啤酒選擇也不少, Draft Beer 共有四款, 樽裝啤酒則有達十款選擇, 全部都是德國直送; 另外這裡還有一些較新奇的 Beer Mixes 選擇, 就是將不同的德國啤酒混入其他飲品而成, 例如 Beer + Mango Syrup + Lemonade 和 Beer + Coke + Volda 等, 應有盡有。




經店員細心講解每一款啤酒的特色後, 選擇了 Hefe 這款小麥啤酒 (Wheat Beer, 當地則名叫 Weissbier), 來自 Paulaner 這個據稱是當地 No.1 品牌, 經發酵但未經過濾, 是最典型的 Weissbier 製法, 因此顏色帶濁 (另有一款經過濾的 Lager, 顏色較為清澈, 味道則較淡), 來自小麥的味道甚濃, 且略帶香蕉味, 質感順滑, 是討好的一款啤酒。




翻閱了整個餐牌, 雖然不算有甚麼驚喜, 但也花多眼亂, 反而吸引到「檸茶」的, 是數款不同組合的 Platter, 既可減少顧客的煩惱, 又可一次過品嚐多款不同食品, 金錢還節省了一些。


最後我們一行四人選擇了全場最貴又最大的招牌 Brotzeit Platter ($568), 份量實在相當龐大, 其長度幾乎橫跨整張四人長檯, 用相片上方的刀子來比較, 便可略知一二。


陣容亦非常鼎盛, 包括這裡的三大「名物」, 還有兩款自選 Side Dishes。




Pork Schnitzels 其實是德國式吉列豬扒, 這個 Platter 內的份量跟單點的無異 (單點價 $228), 是兩塊大大的, 每塊也足足有兩隻正常男性手掌之大, 雖說是四人份量, 其實六至八人來分享也不過份。


無論份量怎大, 味道才是最重要。這裡的豬扒炸得乾身, 沒有多餘的油份, 肉質亦尚算鮮嫩, 不要說是普通西餐廳, 連一些日式專門店也給比下去, 屬大而有當的水準。




Pork Knuckle (德國豬手) 是這裡的主打菜式, 從賣相看來便發現跟其他德國餐廳的截然不同的。一般餐廳提供較為濕潤的德國豬手, 而這裡的則是全乾的, 甚有中式乳豬的感覺, 從其被烤得香脆的麻皮, 更能引証這點。




吃一口這塊德國式麻皮, 帶來的是無比香脆, 感覺非常驚喜; 至於內層的豬手肉, 也跟一般的偏紅色不同, 這裡的是白色的, 內層保持一定的肉汁, 調味洽當, 沒有過鹹的情況發生, 整體上真的像吃中式燒豬, 還要是好吃的那種。




Sausage Platter 共有八條德國香腸, 合共有五款, 分別為 Spicy Chicken Sausages, Numberger Sausages, Pork Cheese Sausages, Weisswurst and Garlic Sausage with Sauerkraut and Mustard, 各有特色, 亦有一些從來未吃過的味道, 帶來新鮮感。其中 Spicy Chicken Sausages 的辣勁十足, 非常適合嗜辣的朋友; 「檸茶」則最喜歡 Pork Cheese Sausages, 十分惹味, 是穩陣選擇中的驚喜。




自選 Side Dishes 共有十款選擇, 首先選了 Roasted Potatoes, 賣相吸引, 薯塊被烤得半脆, 加入牛油後呈鮮黃色, 還洒上香草, 甚為惹味, 是值得推介的一道 Side Dishes。




相反, 本來甚具期望的 Homemade Buttered Spatzle 則令人失望, 貌似貓耳朵的 Pasta 賣相已死氣沉沉, 加入了牛油卻發揮不到牛油香。




甜品方面, 選擇不多, 只有五款, 最具特式的是 Kaiserschmarren / Emperor's Cakes ($68), 是德國式班戟, 質感較一般豐厚, 混入了冧酒和提子的效果不俗, 反而伴碟的酸梅醬跟班戟的味道不太相襯, 整體來說也值得一試的。


除了食物質素外, 這裡服務也是值得一讚的, 每個店員都笑容滿面, 態度非常殷勤, 毫不介意細心講解每種啤酒或食物的細節, 相信是受過一定程度的培訓, 令顧客吃得開心。




當中最值得讚揚的, 是這杯暖開水, 對於一般顧客, 店員會詢問一下:「想先喝那款啤酒?」但看見這位下月將為人母的朋友, 卻不會問任何問題, 而是自動送上來一杯暖開水, 實在非常窩心

Brotzeit 會否打破本港德國菜的悶局? 現在言之尚早, 但至少大家想起德國菜的話, 這裡很可能會是你的首選。


---













Brotzeit German Bier Bar & Restaurant

尖沙咀麼地道66號尖沙咀中心G6及UG16號舖
2316 2666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